时间:2023-04-14 01:39:25 | 浏览:639
哗仔和锦鲤和熊掌
左手叉子右手刀,
剃完鱼鳞用油浇。
锦鲤池畔品锦鲤,
惹来熊掌大馋猫。
欢迎朋友们再一次回到这个有点不一样的宠物鱼专栏,我就是那个鱼和熊掌已经兼得的哗仔。
这是哗仔全新的养鱼系列文章《养鱼也疯狂》的第三篇。
在本文中,哗仔不打算和您探讨锦鲤的美丽,而是打算和您交流一下锦鲤的美味。
锦鲤可以吃吗?
当然可以!
俗话说:有鱼的地方就有哗仔。
餐桌上的鱼也是鱼,自然也会留下哗仔的背影。
我就吃过锦鲤,而且吃过很多次,还是大锦鲤呢!你说气不气人?哈哈!
在国内,这可能还算个稀罕事,但是在那个盛产爱情片的岛国,吃锦鲤那是家常便饭。
锦鲤渔场每年会淘汰很多颜色花纹不好看的小锦鲤,国内渔场都会当成土炮锦鲤卖掉,在某国,这些小鱼就是一道菜。
今天我们不讨论吃锦鲤的妙招,我们要讨论的是它的味道。
锦鲤和黄河鲤鱼吃提来真的不一样!
我吃过的锦鲤,锦鲤的肉里带有一丝丝一丢丢和稍微那么一点点明显的土腥味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
哗仔是个喜欢刨根究底的人,那自然也是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。
经过我的研究,原因应该是这个样子的!
看官们请躺好,且听哗仔娓娓道来~
本文适合养锦鲤的爱好者,也适合吃锦鲤的爱好者。预计阅读218秒。
大锦鲤
锦鲤身上为什么会有土腥味?
只要你稍微查阅一下资料,你就会很容易发现,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人,还不止哗仔一个。
有些专家在已经研究过了。
具体的解释不外乎两种。
第一种解释——腐败藻类说。
和绝大多数食用淡水鱼一样,锦鲤在出售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生活在土塘里的,而土塘水质的好坏与“藻相”的好坏紧密相关。
当水中藻类因某些原因大规模死亡以后,死亡的藻类在被异营菌腐败过程中,就会散发出这种土腥味。
科学家对这种所谓的“土腥味”进行了化学分析,得出的结论是这种土腥味具有“亲脂性”。
这就导致通过渗透压进入鱼体的水分顺便把这种土腥味带入鱼肉中,并且这种土腥味可以长时间停留在鱼肉中。
第二种解释——放线菌说。
放线菌是一个神奇的小精灵,它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,常见于土壤和水体。
一部分科学家认为锦鲤身上的土腥味是放线菌造成的。
那么,问题来了,放线菌是个什么玩意儿?
哈哈,放线菌可不是硝化细菌,这是个冷门菌种,不是每个所谓的养鱼老司机都是可以解释清楚的。
现在,哗仔解释给你听。
放线菌的倩影
狭义上的细菌是一些小球球(球菌)、小棍棍(杆菌)和小弹簧(螺旋菌)。
广义上的细菌有六种,其中就包括放线菌。
放线菌是个白发魔女——头发一炸,谁也不怕!
如上图,放线菌就是一坨看起来毫无规律的乱麻,让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看起来毛骨悚然。
故而,放线菌也被称作“丝状细菌”。
除了“奇迹束丝放线菌”以外,绝大多数放线菌都没有鞭毛,不爱游动。
虽然它面目可憎,但是还算是个乖宝宝。
如果你的父辈或者祖辈曾经是个光荣的农民,就一定会有一种体验,那就是闻到过真正的土腥味。
当农田里的土壤被翻开时,你就可以闻到那股名副其实的“土腥味”。
这种土壤里的土腥味其实就来自放线菌的杰作——如果土壤里没有放线菌,即使把土壤塞进你鼻孔里,你越是闻不到土腥味的。
如果你闻过那股真正的土腥味,你就会惊奇地发现,锦鲤身上的那种土腥味和土壤里的土腥味惊人地相似。
放线菌会分解水中的有机杂质,只不过,放线菌在分解过程会一边分解一边“放屁”。
这种带有土腥味的屁可以溶解进入水体,进而钻进鱼体,于是,我们就吃到了带有放线菌屁味的锦鲤肉。
而在饲养锦鲤的土塘中,大规模死亡藻类的机会不常有,但是放线菌的屁味常有,于是哗仔的观点也就更倾向于“放线菌说”了。
而这种放线菌更喜欢在不流动的土塘安家,而不是流动的黄河水。
所以,黄河鲤鱼的土腥味就几乎吃不出来,但是锦鲤的土腥味就比较明显了。
也就是说,在土塘饲养时间越久的锦鲤,土腥味越重。如果你在锦鲤还很小的时候就把它饲养在鱼缸里,这样的锦鲤,吃起来就不会有什么土腥味了。
客观点说,锦鲤渔场主的饲养时间参差不齐,有的老土塘里有机杂质多,土腥味就重,有的新土塘里有机杂质少,也就没有什么土腥味了。
这就解释了,为什么有些渔场的锦鲤吃起来有土腥味,而有些锦鲤却吃不出土腥味了。
当然,这种土腥味对吃货的身体是无害的,感兴趣的朋友大可以去亲自品尝一下放线菌的屁的芬芳。
锦鲤池
作为一个合格的吃货,你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是食材的味道如何,而是应该先考虑食材的安全性,对吧?
根据哗仔的经验,不是所有的观赏鱼都可以吃,也不是所有的锦鲤都可以吃。
国家对于观赏鱼的用药标准和食用鱼不同,少数禁止被用在食用鱼身上的鱼药被容许使用在观赏鱼身上。
也就是说,有些锦鲤身上有可能存在对人体有害的药物残留。
这就恐怖了,食品安全是大事!
如果你想要品尝锦鲤的美味,最好找一家靠谱的锦鲤养殖场,买几条确保没有使用过违禁药物的土炮锦鲤尝尝鲜。
哗仔之所以敢吃锦鲤,那是因为这些锦鲤从孵化到育成都是我自己培育大的,用没用过药,我自己心里很门儿清,所以我敢放心大胆地吃。
如果是水族市场里的锦鲤,或者是那些死在你家鱼缸里的锦鲤,一定不要食用,那些锦鲤被多少五颜六色的鱼药浸泡过,你都不敢想象!
所以啊,哗仔吃锦鲤,是可以的,你们呢,别想了,还是洗洗睡吧!
哗仔的心里话:我突发奇想想要问朋友们一个奇葩的问题——你们说,把土炮锦鲤吃掉,和把土炮锦鲤养死,那个更残忍?
你与成功养鱼之间,或许只差一个哗仔的距离。
敬请关注今日头条哗仔说鱼专栏,带你明明白白玩转观赏鱼。
(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,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)
各位鱼友大家好!有任何观赏鱼饲养问题,可直接全网搜索养鱼老道及关键词,比如养鱼老道、水质白浊,养鱼老道、观赏鱼黑斑、腐烂病等。好像很多新手鱼友的感觉就是,有了一个鱼缸养鱼,品种不算高档,鱼缸有效,再不把过滤系统给整的高档点,那还有什么看点呢
哗仔和熊掌和鱼小小水族箱,潇洒养鱼郎。屠虫灭藻日,养鱼也疯狂!对不起,我是哗仔!欢迎朋友们再一次回到这个有点不一样的宠物鱼专栏,我就是那个鱼和熊掌已经兼得的哗仔。这是哗仔全新的系列《养鱼也疯狂》第二辑。今天和大家说说养锦鲤的那些事儿。很多朋
各位鱼友大家好,我是养鱼老道,和大家一起轻轻松松养水、快快乐乐养鱼,敬请鱼友们关注!养鱼老道近期没有饲养过锦鲤,但是饲养过两批蝴蝶鲤,大致的道理和锦鲤差不多。虽然中间也死过一条,好像是突然暴毙了,但是最起码,没有出现过新鱼友饲养锦鲤的那些反
哗仔说鱼如果我是一片海,我会把她拉下来,然后用魔法,把她变成美人鱼,让她享受真正的自由自在。对不起,我是哗仔!欢迎再一次回到这个有点不一样的哗仔说鱼专栏。应热心粉丝要求,今天我来聊聊锦鲤。锦鲤是我最喜欢的观赏鱼,没有之一。不仅因为它身上满满
图文/养鱼老道 原创大家有可能会看到,在饲养龙鱼、魟鱼或者锦鲤的大型鱼缸里,经常是24小时持续不间断的供氧,而我们饲养小型鱼的基本上都用不到。很多鱼友都在问这个问题,说是养鱼老道把大家带偏了,难道鱼缸里氧气多了不是好事,硝化细菌不是需要大量
各位鱼友大家好!有任何观赏鱼饲养问题,可直接全网搜索养鱼老道及关键词,让我们轻轻松松养水、快快乐乐养鱼。在撤掉了生化滤材大约两个月以后,某些鱼缸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,但是,这个问题并不严重,我们可以当成一个特例看待。那么,为什么有些鱼缸需要生
图文原创,转载注明!感谢大家的阅读!前言我身边经常有朋友来问我鱼缸怎么选,根据我多年养鱼的经验,我给朋友推荐过不少的鱼缸。今天,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鱼缸怎么选?我们要明确鱼缸是什么?鱼缸就是养鱼或是养水草,总之就是养水生生物的容器。普通玻璃鱼
大家好,我是“爱养鱼的大刘刘”,点击【关注】和我一起分享养鱼的乐趣。 最近我想买个小点的鱼缸养一些小鱼,大概是在 35厘米左右的吧。结果让我真是大跌眼镜!难道二手鱼缸都涨价了?1:“某二手鱼平台”先看了“某二手鱼平台”,大概35厘米左右的超
养鱼要经常给鱼缸换水,这是每一个观赏鱼玩家都了解的道理,但是为什么必须要换水呢?给鱼缸换水有那些注意事项呢?这些问题就不一定都知道了,那么今天我来占用您一点时间,来说一下鱼缸换水的原因和注意事项。养鱼先养水,这里的养水指的是什么呢?简单点说
少壮不努力,长大拜锦鲤 今年不努力,来年继续拜锦鲤 今年,“锦鲤”一词着实火了一把! 从杨超越到信小呆再到近日的“超级锦鲤” 靠着流量、打赏 锦鲤们一步步走上神坛 一路躺赢,靠的真是拜锦鲤吗? 小编为大家盘点中国锦鲤 不知道这篇文章能不能1
#头条创作挑战赛#新手养鱼往往从锦鲤开始,他们认为锦鲤好养,外形漂亮,寓意好。但多数新手养锦鲤都不是一帆风顺,他们不了解新手养锦鲤的禁忌,容易犯一些错误,使自己养的锦鲤生病死亡。下面就会盘点新手养锦鲤容易犯的错误,让大家了解养锦鲤的6大禁忌
青年难免有浮躁的心态,但更要树立奋斗的决心,明确奋斗的方向前天办公室的一位同事突然问我:“什么是锦鲤啊?我看网上这两天讨论得特别热。”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我一脸茫然。为了不脱离时代,我赶忙去查了查,还真有一篇名为《在这个从小躺赢到大的女人面前
哗仔说鱼对不起,我是哗仔!欢迎大家再次回到这个有点不一样的哗仔说鱼专栏。今天我们的话题简介明了——锦鲤究竟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?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,我们需要先讲讲历史。本文适合锦鲤玩家,也适合金鱼玩家。阅读时间估计用不了218秒。红白锦鲤和熊
出品:科普中国制作:关西科健产业研究院 Serina监制: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11月6日,王思聪为庆祝IG夺冠,搞了一个抽奖活动。(图片来源:微博截图)11月11号开奖后,其中一位获奖者戏称自己是因为名字中带了"锦鲤"的"鲤"字而沾
中国人对鱼的崇拜,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。在西安附近的半坡遗址上发现了许多鱼纹彩陶,上面有漂亮的“人面鱼纹”图案。中国第一部词典《尔雅》,就把鲤鱼放在鱼类之首。《本草纲目》把鲤鱼,列为 31 种鱼之冠。春秋时期,鲤鱼已经被大量“转发”。作为一种